高精度計量泵(如柱塞式、隔膜式計量泵,常用于化工、醫藥等領域精確輸送流體)長期閑置時,因涉及精密機械配合、流體通道及驅動系統,易受環境、殘留介質、材料老化等影響出現性能退化,具體問題如下:
一、機械傳動系統問題
1.驅動部件卡滯或磨損
表現:電機與泵頭連接的齒輪、凸輪、連桿等傳動部件轉動受阻,手動盤車時有明顯卡頓;柱塞/活塞與缸體的配合間隙增大,導致流量精度下降。
原因:
長期靜置導致潤滑脂干涸、硬化,金屬部件直接摩擦產生磨損;
環境粉塵進入傳動箱,與殘留油脂混合形成油泥,堵塞運動間隙;
柱塞式計量泵的柱塞與導向套因氧化銹蝕(尤其未涂防銹油時),形成“咬死”現象。
2.密封件老化失效
表現:泵頭密封(如柱塞密封、隔膜)出現裂紋、硬化,重新啟用時發生泄漏;O型圈、墊片失去彈性,無法貼合密封面。
原因:
橡膠密封件(如丁腈橡膠、氟橡膠)長期暴露在空氣中,受氧、紫外線影響發生氧化老化;
殘留的腐蝕性介質(如酸堿)未徹底清洗,持續侵蝕密封件導致化學老化;
低溫環境下,彈性體因玻璃化轉變變硬、脆化(如低于-10℃時部分橡膠材質易失效)。
二、流體通道與過流部件問題
1.管路與閥件堵塞
表現:吸入閥、排出閥(單向閥)被結晶物、殘留介質堵塞,導致吸不上液或流量為零;流量計、阻尼器等附件的通道內形成堅硬垢層。
原因:
閑置前未徹底清洗,輸送的易結晶介質(如鹽溶液、高濃度漿料)在通道內干涸結晶;
潮濕環境中,殘留的水性介質滋生微生物(如藻類、細菌),形成生物膜堵塞管路;
金屬過流部件(如不銹鋼閥座)因銹蝕產生的氧化皮脫落,卡住閥芯。
2.過流部件腐蝕
表現:泵頭、缸體、閥門等與流體接觸的部件內壁出現點蝕、坑洼,嚴重時穿透形成孔洞;塑料過流部件(如PVDF材質)因老化出現開裂。
原因:
殘留的腐蝕性介質(如鹽酸、有機溶劑)未清除,長期浸泡導致化學腐蝕;
環境濕度高且含鹽分(如沿海地區),金屬部件發生電化學腐蝕;
隔膜式計量泵的隔膜(如PTFE隔膜)因長期受壓變形(閑置時未釋放壓力),產生疲勞裂紋。
三、驅動與控制系統問題
1.電機與電氣元件故障
表現:電機啟動無反應或異響,繞組絕緣電阻下降(低于0.5MΩ);變頻調速器、PLC控制器等電子元件報錯,無法正常調節流量。
原因:
電機軸承潤滑不足,生銹卡滯;繞組受潮(尤其在潮濕環境)導致短路或接地故障;
電氣柜內接觸器、繼電器的觸點氧化,接觸不良;
電池供電的控制模塊(如編碼器)因電量耗盡,參數丟失或程序紊亂。
2.調節機構失靈
表現:流量調節旋鈕、沖程長度調節桿轉動困難,無法精確設定流量;伺服電機驅動的調節系統響應延遲或失控。
原因:
調節機構的絲桿、螺母因銹蝕或粉塵堆積卡滯;
位置傳感器(如電位器、編碼器)因受潮或氧化,信號輸出異常;
長期受力導致機械限位裝置變形,無法準確復位。
四、精度校準失效
表現:重新啟用時,實際流量與設定值偏差超出允許范圍(通常高精度計量泵要求誤差≤±1%),線性度、重復性變差。
原因:
傳動系統磨損導致沖程精度下降;
單向閥密封不良,產生回吸或泄漏;
計量泵的校準參數因電子元件老化或程序丟失,無法匹配機械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