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精度計量泵(用于精確輸送液體,如化工、醫藥領域的定量加藥,核心部件包括泵頭、柱塞/隔膜、單向閥、驅動機構、流量調節系統等)長期閑置時,因涉及精密配合部件、液壓/氣動元件及化學介質殘留,易出現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。以下是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:
一、泵頭與輸送部件問題
泵頭內殘留介質固化、腐蝕
問題:若閑置前未徹底清洗,泵頭、單向閥(球閥/錐閥)及管路中殘留的液體(如腐蝕性藥劑、高粘度介質)會固化結晶或腐蝕金屬表面,導致單向閥卡滯、密封面磨損,再次使用時流量精度下降、泄漏。
解決辦法:
閑置前必須用清水或專用溶劑(如酒精、溶劑油)徹底沖洗泵頭及管路,直至排出液無殘留;對于腐蝕性介質,需用中和液(如弱堿中和酸性殘留)處理后再沖洗。
沖洗完成后,通入壓縮空氣吹掃3-5分鐘,確保泵頭內無積液,最后在泵頭內注入少量防銹油(針對金屬泵頭)或硅油(針對塑料泵頭)。
隔膜/柱塞密封件老化、粘連
問題:隔膜(如PTFE、橡膠隔膜)或柱塞的密封圈長期處于靜態,且可能接觸殘留介質,易出現硬化、龜裂或與泵腔粘連,導致輸送時泄漏或動作卡頓,影響計量精度。
解決辦法:
閑置前拆卸隔膜或柱塞,檢查密封件狀態,對未老化的密封件涂抹專用潤滑脂(如食品級硅脂,適用于醫藥行業),單獨存放于密封袋中;若密封件已接近使用壽命,直接更換新件。
泵腔內壁擦拭干凈后涂抹薄層防銹油,避免金屬表面銹蝕。
二、驅動與傳動系統故障
齒輪/絲桿傳動卡滯、銹蝕
問題:驅動機構中的齒輪、絲桿、導軌等精密配合部件,長期不運行會導致潤滑脂干涸、氧化,或因環境潮濕銹蝕,出現傳動阻力增大、調節精度下降(如流量調節旋鈕卡頓,無法精確設定排量)。
解決辦法:
閑置前手動轉動調節旋鈕,使傳動部件充分潤滑,然后在齒輪嚙合處、絲桿表面加注適量專用潤滑脂(如鋰基脂),并將流量調節至“最小排量”位置(減少部件受力)。
重新啟用時,緩慢轉動調節旋鈕,若有卡滯,可滴入少量潤滑油(如縫紉機油),多次往復調節后再投入使用,禁止強行轉動。
電機受潮、絕緣下降
問題:驅動電機(如步進電機、伺服電機)長期閑置,繞組易吸收潮氣,絕緣電阻降低(低于0.5MΩ),通電時可能短路、跳閘,甚至燒毀電機。
解決辦法:
閑置前斷開電機電源,清理表面灰塵,電機接線盒內放置干燥劑,整體用防塵罩覆蓋;潮濕環境中,每月通電運行10分鐘(空載),利用電機自身熱量驅潮。
重新啟用前,用兆歐表檢測電機絕緣電阻,不達標時需進行干燥處理(如烘箱低溫干燥)。
三、單向閥與止回部件失效
單向閥閥芯與閥座粘連、磨損
問題:單向閥(計量泵的核心部件,控制液體單向流動)的閥芯(如不銹鋼球、陶瓷錐)與閥座若殘留介質,會因固化或銹蝕粘連,導致無法密封(出現回流)或無法打開(流量為零)。
解決辦法:
閑置前拆卸單向閥,用軟布清理閥芯與閥座表面,去除殘留雜質,對金屬部件涂抹防銹油,陶瓷部件用清水沖洗后晾干,重新組裝時確保密封面貼合嚴密。
存放時保持泵頭進出口通暢,避免異物進入。
四、流量調節與控制系統問題
調節刻度漂移、指針卡滯
問題:機械調節型計量泵的刻度盤、指針因長期靜置或振動,可能出現刻度錯位;電子調節型的控制面板(如觸摸屏、按鍵)受潮,可能導致參數無法設定或顯示異常。
解決辦法:
機械調節型:閑置前記錄當前刻度位置,用記號筆標記,防止誤動;刻度盤與指針連接處涂抹少量潤滑脂,防止銹蝕卡滯。
電子調節型:斷開電源,控制面板覆蓋防塵防潮膜,定期檢查內部是否受潮(如出現冷凝水,用吹風機冷風吹干)。
傳感器與反饋系統失靈
問題:帶流量反饋的高精度計量泵(如配備電磁流量計、壓力傳感器),傳感器探頭長期暴露可能被灰塵覆蓋,或因受潮導致信號漂移,影響閉環控制精度。
解決辦法:
拆卸傳感器探頭,清潔后密封存放;重新啟用時校準傳感器,確保反饋信號與實際流量一致。
五、通用維護建議
存放環境:需置于干燥、通風的室內(溫度5-30℃,相對濕度≤60%),遠離腐蝕性氣體、粉塵和強光直射,泵體水平放置,避免傾斜導致部件受力變形。
定期檢查:每3個月檢查一次,重點查看泵頭是否銹蝕、密封件是否老化、電機絕緣狀態,補充干燥劑或潤滑脂。